王景鵬到三花研究院來工作,算得上是研究院的一件軼事了。
那是在2010年的春節前夕,王景鵬冒著嚴寒來到三花研究院面試。那天他來的很晚,趕到公司的時候天已經黑了。恰逢研究院籌建以來的第一次年會,大家伙都興沖沖的準備去參加年會。我和鄒江博士面試了一半,史總笑著說,“那就邊吃邊聊吧?!?
于是,王景鵬成為我們唯一一位在年會餐桌上面試通過的同事。由于那時研究院只有十二個人,他作為年會列席者,便成為了我心中的“十三太?!?。這件事情一直是我和王景鵬同志相處記憶最深刻的事情之一。就這樣他成為了我們團隊中的一員。
在后來工作中的幾件事情,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2014年,公司在阿拉善籌建碟式太陽能示范項目,他作為骨干派駐在那里。去過阿拉善的同志都知道那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。他一去就是大半年,一直堅守在那里。后來回到杭州,原本瘦小的他,顯得更加黑瘦。我問他:“怎么回事?”他笑著說,“每天要在工地現場,我天天享受日光浴?!蔽耶敃r不禁十分欽佩。他竟然如此耐得住寂寞,又能如此樂觀!要知道,畢竟他不是出差一兩個禮拜,而是一年半載待在那里,還是那么偏遠的地方。
后來,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由于沒能實現預期的技術和經濟指標而中止。之后,王景鵬有一段時間比較消沉,對自己繼續留在三花的意義感到迷茫。他跟我說:“當時進入三花就是奔著太陽能事業來的,可是現在偏離了自己設定的方向?!甭犃怂@段話,我又擔憂又欣慰:擔憂的是他內心的困惑彷徨,欣慰的是他身上這股做事業的理想和激情!我覺得自己做了那么多年的人力資源,可能王景鵬是我招聘的最符合三花研究院文化的員工之一。史初良院長就曾經給我們說過,“我們研究院需要的就是要把研發工作作為事業的人?!蓖蹙谤i是美國匹茲堡大學和中科院的雙料碩士。在他身上,我感受到了他對事業追求的忠誠。其實以他的學歷和聰明才智,如果只是為了更高薪酬的話他可以擁有更多選擇。但是他一句話告訴了我:他不是為了高薪酬、高崗位,而是奔著自己的事業和夢想來到三花的。
經過真誠和細致的溝通勸解,他最終還是堅定了留在研究院的心念,并跟隨鄒江博士轉戰到換熱器項目組。一個人的價值觀、性格和動機不太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。王景鵬一如既往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。眾所周知,特斯拉項目來的快、要的急、變的多,而且板換是我們此前沒有成熟經驗的產品,其開發難度可想而知。記得有段時間,換熱器焊接一直有質量問題,真空爐焊接周期長,往往一爐下來就是到半夜。王景鵬和另一位研發人員呂鋼兩個人蹲點在真空爐邊上,隨時觀察設備的參數。那段時間他們每天只休息兩三個小時,大伙就把他們倆戲稱為“金角大王”、“銀角大王”(太上老君煉丹爐旁的童子)。鄒江博士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行,不得不責令他們必須休息。上天不負有心人,換熱器的焊接工藝在王景鵬和同事們的努力下,最終還是攻克了!
在大家的印象中,王景鵬平時不茍言笑,個頭不高的他讓我們感到的是堅韌和執著。每次碰面,喜歡文才的我們都會彼此握手,笑著說上一句“人生何處不相逢”。我知道他很喜歡寫詩,案頭的詩稿已經厚厚一摞。去年,他終于成家了,我們都為他感到高興。
王景鵬,一個平凡的人,一個有情懷的人,一個有才華的人,一個奮斗的人。他離我不遠,就生活我們身邊,真實而讓我感動。
文/三花汽零 程小波